110校庆报告会暨厚学讲坛 | 21世纪语境中如何重塑马克思的理论形象

发布者:马院发布时间:2025-04-15浏览次数:10

411日上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凤才教授应邀赴我院开展主题为“21世纪语境中如何重塑马克思的理论形象”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厚学楼1208举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会议由刘沛妤老师主持,我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

在报告中,王凤才教授从马克思文本的复杂性与未完成性出发,深入剖析了当前学界对马克思理论形象的解读,并提出了“一个马克思”到“复数的马克思”的多元视角,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方法带领同学们重新审视了马克思的理论体系。

首先,王凤才教授强调了马克思文本的复杂性与未完成性。他指出,马克思所留下的庞大文本体系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同时也带来了理解和诠释上的巨大挑战。其次,王凤才教授提出了“一个马克思”到“复数的马克思”的多元视角。“一个马克思”的观点中学者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始终围绕人道主义、科学主义、黑格尔主义、伦理学与科学统一或政治的视域展开;“两个马克思”的观点中学者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存在阶段性分裂,包括“手稿”的马克思与《资本论》的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马克思与意识形态的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以及批判的马克思与科学的马克思等观点;“三个马克思”的观点中沃勒斯坦提出马克思的思想可分为意识形态、政治纲领和社会科学三个层面,而巴迪欧则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革命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最后,王凤才教授强调马克思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马克思的理论是开放的和发展的,因此我们应该从多个维度审视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并不断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需求。

本次报告王凤才教授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系统阐释了学界对马克思理论形象的多样化解读,并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体会。整场报告气氛热烈而深入,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马克思理论形象的理解,也为同学们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激发了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