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河海大学主办、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海大学西康路校区闻天馆顺利召开。大会迎接来自海内外各地的专家学者、学生,共同探讨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河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金海教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扬研究员,德克萨斯大学李怀印教授,休斯顿大学丛小平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韩孝荣教授,日本法政大学吴晓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Thomas David DoBois教授,加拿大约克大学Cary Wu研究员,旅加历史学者胡其柱博士,旅英学者冯丹博士,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士华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高中华教授,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黄世虎教授、院长戴锐教授、黄明理教授,还有近40位老师以及本次论坛投稿的60余位作者出席会议。
开幕式由河海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张继生教授主持。河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金海教授出席开幕式,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从中外古今多维度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旨在汇聚全球智慧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思路与研究视野。期望与会专家以本次会议为平台进行研讨交流,以更有力的行动举措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更佳方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由河海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张继生教授主持。河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金海教授出席开幕式,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从中外古今多维度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旨在汇聚全球智慧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思路与研究视野。期望与会专家以本次会议为平台进行研讨交流,以更有力的行动举措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更佳方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主题报告第二阶段由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宁教授主持。旅英学者冯丹博士、旅加历史学者胡其柱博士、休斯顿大学历史系丛小平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历史及文化学系韩孝荣教授、日本法政大学理工学院创生科学系吴晓林教授分别以“三代之治:中国的‘古代宪政’神话?”“从长时段历史看国家现代化的实质与困境”“作为现代化道路的革命:20 世纪 40 年代革命根据地的法律建设”“共同走向社会主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在三线建设研究中发现现代化”为题,从政治学、历史学、法学、民族学等跨学科视角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为在座师生进一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
22日下午,与会专家和代表们于三个分论坛分组展开交流。
分论坛一以“现代化思想和理论研究”为主题,由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晓丽副教授主持,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副主任王世泰老师点评。与会代表们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体用论、社会治理法治化、生态底蕴及当代价值等进行阐述,从跨学科视角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思路与研究视野。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毕霞教授在总结中指出要打破学科壁垒,找到学科之间的共通之处,通过跨学科研究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分论坛二以“中外现代化比较及其启示”为主题,由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荣刚副教授主持,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沛妤老师点评。与会代表们从马恩经典著作中与现代化相关的议题、整个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的具体案例、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理论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Thomas David DoBois教授在点评中指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要“以小见大”,学会寻找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案例。
分论坛三的主题为“多维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公共管理系陈辉教授主持,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范国强主任点评。与会代表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等多个不同的维度,从乡村振兴、集体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出发,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发表独特且深刻的见解。陈辉教授在总结中指出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和特色的文化传统,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
分论坛汇报阶段,各分论坛汇报人根据组内发言内容和老师点评情况进行简要汇报,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学术价值,各位学者和青年学子将紧跟时代浪潮,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和研究。
闭幕式由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静教授主持,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黄世虎教授作大会总结,他指出各位专家坚持宏观视野与微观分析的统一,既贯通古今,梳理中国传统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又放眼世界,在中西对比中发掘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认识,最后祝贺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向全体与会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