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9日下午,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厚学楼1208会议室,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博士生钱志远作了题为“社区及社区治理”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由“基层社会治理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建设研究”课题组主办,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海大学社区研究中心支持。报告会由社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晓晔副教授主持,孙其昂教授、毕霞教授及课题组老师学生聆听了此次报告会。
在报告中,钱志远博士生介绍了城市社区的兴起及治理、国家对农村治理形态的变迁和治理理论的适用性与本土化。首先,钱志远博士生简单讲述了“社区”概念的演变历程,且着重分析了中国实践中的“社区”,他认为当前社区治理是由总体性社会结构的城市单位制过渡到了城市社区多元化的管治模式,并且指出社区营造是目前社区研究的新动向。其次,钱志远博士生从专项治理和村民自治组织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国家对农村治理形态的变迁。最后,钱志远博士生将西方治理理论以及福柯的治理术与中国实践中的治理进行对比,并结合自己田野调查中的案例研究,提出“互构型”社区治理,并指出要将西方治理理论的合理成分与中国本土社会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体系。学术报告会上,钱志远博士生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如有没有“新”共同体、居委会的职能定位、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融合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地位、西方理论与中国本土化研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会上,黄晓晔副教授针对本次学术报告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治理之意是整治和管理的结合,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社区内不同行为主体边界是模糊的,这种模糊导致了社区目前的现状。最后,孙其昂教授对此次报告会进行了总结,认为这次报告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涉及的面很宽又有自己的见解,并且与“基层社会治理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建设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很契合。同时指出社区治理本身既有理论问题也有现实问题,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此次报告对参会师生而言,促进了思考,丰富了想象。
(供稿人 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