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3日,“学习创新·立德树人:当代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复旦大学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复旦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论坛上,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朱鸿召向与会人员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被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生命里和创造力又在什么地方。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深处和高处相逢,都强调了个体与群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寄语广大社会科学学者,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刘承功书记回忆了复旦读书节举办的活动,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青年来读马克思的经典。他相信,广大青年阅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将更加震撼人心。他表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会人员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才,更应当注重把经典文本的研究与前沿问题的研究相结合,引领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顾钰民教授作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的主旨发言。他结合自身治学、教学经历,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关系、内容发展和科学研究的关系三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向与会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他用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勉励青年学子,要坚守学术、崇尚学问。
据悉,本次论坛收到论文共计500余篇,来自全国68所高校的120余名优秀研究生代表最终受邀参会。我院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张建晓、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左雪荣受邀参会,张建晓同学在分论坛“资政育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上以《互联网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为题作了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