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110校庆报告会暨新人文讲堂 | 再造沃土:水利兴衰背景下淮北地区的农业格局发展变迁
发布时间: 2025-10-17   浏览次数: 10

20251014日,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周红冰老师带来一场题为《再造沃土:水利兴衰背景下淮北地区的农业格局发展变迁》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河海大学常州校区6号楼W104教室举行,面向常州校区全体学生。

讲座伊始,周老师以一张区域地图引入,介绍淮河流域南北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由此展现该地区宜稻宜麦的农业生产特征。其后,他指出历史上淮北地区农业生产经历过两次关键性转变,引导同学们思考水稻种植的缺席与回归背后的原因。

从农业史、生态史与水利史的三重视角出发,周老师深刻揭示了淮北地区农业格局发展变迁与水利兴衰的密切关联。他从1128年杜充决堤黄河说起,历数自南宋至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流域农业生产及水环境的变化。他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淮北地区水利治理奉行“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通过整修河道、修筑水库、设立灌区,既起到防洪除涝的目的,又促进了淮北地区水稻种植的复兴,推动“旱改水”农业计划的实施,强调水利治理对农业生产的深远意义。

在讲座的结尾部分,周老师提及河海大学与淮河水利建设的历史关联。从被牺牲的“局部”到沃野良田,淮北的变化凝聚了新中国水利人的智慧与汗水,也映证着水利建设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次讲座通过对淮北地区农业格局变迁规律的解读,帮助同学们拓宽对淮北地区农业文明历史沿革的了解、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启示河海学子以史为鉴,勇担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