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110校庆报告会暨新人文讲堂 | 以人文之光烛照科技之路:马克思主义科技社会论的时代叩问与求索
发布时间: 2025-10-26   浏览次数: 10

20251022日,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毓芳妃老师为河海学子作了一场主题为《以人文之光烛照科技之路:马克思主义科技社会论的时代叩问与求索》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河海大学常州校区6号楼W104教室举行,讲座面向常州校区全体学生。

讲座开场,张老师借伊卡洛斯寓言肯定了科学技术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以此抛出关键问题:科技发展究竟是“作茧自缚”还是“破茧成蝶”?

在马克思主义科技社会论的视角下,张老师先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科技赋能”,指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随后,张老师深度讲解“技术异化的中国解码”,指出平台经济下的“数字劳工”正是当代的劳动异化,而中国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向善、文化觉醒等措施多管齐下应对异化危机。与此同时,张老师还点出人工智能存在操纵等多方面伦理问题,她强调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我们要秉持长期主义的思维方式。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科技伦理的中国智慧”中,针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张老师提出同学们要以“道器合一”的中国智慧开辟新路。在人文引领科技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科技终将实现从“作茧自缚”到“破茧成蝶”的文明跨越。

本次讲座不仅打破了“科技即工具”的单一认知,也让同学们明白,中国式现代化的智慧在于以文化自信更好地平衡科技与人文。今后,同学们更需坚守人文初心,以人的需求和文明进步为导向,让科技真正成为推动文明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