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思政根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支部赴广东调研
发布时间: 2025-06-20   浏览次数: 15

为推动“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和魅力,2025年6月17日期间,“纲要”教研室支部一行7人赴广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思政根基”专题调研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走访华南师范大学等三所高校进行座谈交流与实地探访红色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新时代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路径。

校际座谈:共话思政教学创新路径

“纲要”教研室支部先后走进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三所高校思政课教师展开深度交流。在南方医科大学,重点学习了侯红莲副书记介绍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和“纲要”课程特色化建设经验;在华南师范大学,认真倾听关锋院长和蒋积伟副院长关于科研团队建设和思政课教学情况;在广州药科大学,系统学习了张居永书记和邹欣星副院长关于“纲要”课程考核方式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青年教师成长等方面经验。“纲要”教研室支部书记孙秀芳副教授就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色和经验,包括“纲要”教学与改革经验、智慧课程建设等方面做了系统介绍。双方就共同关心的“纲要”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师成长和教育教学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

红色研学:汲取历史养分赋能教学

“纲要”教研室支部先后走访了广州近代史博物馆、烈士公园、黄埔军校旧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永庆坊等红色地标,开展了沉浸式历史研学。在广州近代史博物馆,通过“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专题展览,系统强化了对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认知,馆内陈列的虎门销烟仿真场景、辛亥革命文物等,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鲜活素材。在黄埔军校旧址,深入了解了黄埔军校“爱国、革命”的校训与师生抗战的具体事迹,深刻体会到近代军事教育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内,实地参观了复原的会议场景与历史文献,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共合作的理解;走进永庆坊,实地感受老城微改造中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对“如何在教学中展现近现代史的当代价值”有了新的思考。每到一处,老师们都认真记录、拍摄素材,并围绕“红色资源如何转化为教学案例”展开现场研讨,累计收集教学素材百余件。

通过此次调研,“纲要”教研室支部老师们更深刻认识到挖掘地方特色历史资源、综合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融入全过程教学等方面重要性,兄弟院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多元教学方式方法和近代红色资源为“纲要”课程改革提供了“方法论”与“素材库”双重支撑。以此为契机,“纲要”教研室支部将整合广州高校的教学经验与红色资源,依托各自优势学科与地域文化资源,努力推动与广州高校建立长期的思政课建设协作机制,持续推进“纲要”课程建设,努力提升“纲要”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