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与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及河流研究所教师党支部举行首次联学共建活动。本次活动以“加强党建引领,提升思政效能”为主题,旨在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多维度的学习研讨,为两支部“党建+业务”工作的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栗燕在致辞中指出,联学联建活动建立了面对面的沟通平台,有利于科研组织和教学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双向赋能”。她对水利水电学院在专业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方向在于深入阐述“河海故事”与“水电故事”。展望未来,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及河流研究所教师党支部书记闫静以“三个聚力”阐释了共建活动的战略意义:一是聚力党建引领,构筑学科交叉融合新平台;二是聚力优势互补,打造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共同体;三是聚力机制创新,培育跨学科协同发展新动能。她强调,支部的优势在于“合作、合力、团结”,期待通过真诚合作,在党建引领下形成更强的学科融合与创新动力。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书记胡芮介绍了支部的组织建设与课程思政的合作展望。胡芮强调,随着思政教育的深化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双方的合作将不仅为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也将为专业学院形成更多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他还介绍了支部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探索,提出了未来两支部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方面的具体路径。
在专题联学环节,两位支部书记分别就“师德师风建设”“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主题进行领学。胡芮带领大家学习了“高校治理中的师德师风建设”。他从三个方面深入讲解了这一主题:首先,明确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多元主体,强调教师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成长的榜样;其次,探讨了“德”与“法”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关系,强调治理师德师风需要将道德与法治相结合;最后,提出建设“师生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于学生及社会的深远影响。


闫静书记领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结合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的身份,进行了“学术诚信负面清单”的学习。闫静强调,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不仅关乎党的党风廉政建设,也对每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必须时刻保持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为学术界注入清新的风气。
此次联学活动是跨学院党组织建设与思政教育融合方面展开的实践探索。通过共同研讨师德师风建设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两支部党员既提升了理论素养,也建立起业务协作机制。双方达成共识,将围绕党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重点推进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后续计划通过定期交流、联合开展党建与学科建设相关的合作项目等进行常态化合作,着力打造融合水利特色与思政优势的教育实践模式,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专业特质的新时代卓越人才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