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由江苏省公民道德发展与人的现代化社科研究基地、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江苏省第一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暨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六届研究生论坛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琪教授、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曹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志丹教授、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俊奎教授、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戴锐教授、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其昂教授、黄明理教授、刘爱莲教授、王英教授、郑黎明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开幕式,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单连春主持开幕式,副院长戴锐致开幕词。同时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百名论文作者代表。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戴锐在致辞中介绍了河海大学的办学历史及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概况。随后孙其昂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思维——新时代研究生学研行动方略”做大会主题报告,通过分析时代背景,明确新时代研究生的定位和使命,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思维的重要性及其通用功能,提出“点面结合、系统思维”应成为研究生学研活动的基本方略。在接下来的获奖人汇报环节中,第一组南京师范大学何美、复旦大学包炜杰、扬州大学徐廉欣、河海大学王莹分别就“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内在逻辑”、“认识和把握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三个维度”、“新时代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机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老’问题的新探索”这四个主题进行了交流分享,西南大学周琪教授对这四位同学的汇报内容做了简单点评,并分享了学术研究的感受——三个把握:把握好批判性,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和关照、把握四个话语(学术话语、理论话语、政治话语、实践话语)、把握守本开新、返本开新。第二组南京农业大学徐亚清、南京师范大学李潇翔、华东师范大学佟亚洲、河海大学徐菲分别就“论信访的话语转向:历史与治理”、“语境视阈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生成及其地位变迁”、“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威塑造逻辑的思考”、“公共舆论中的泛道德化批判研究”这四个主题进行了交流分享,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明理教授对这四位同学的汇报内容提出了建议并寄与期望。
下午,与会专家分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3个分论坛进行了学术交流。
各高校研究生论文获奖作者畅所欲言,主持专家学者进行点评,在思维激荡、思想火花的撞击下,各个分论坛研讨交流、学术共进的氛围达到了顶峰。在最后的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代表分别做了系统的总结汇报。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世虎宣读表彰决定,在场专家为获奖人员颁奖。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311篇,评选出一等奖论文10篇,二等奖论文20篇,三等奖30篇。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爱莲教授做大会总结,对本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最后黄世虎副院长再次对应邀而来的参会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福,并宣告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此次学术论坛为在座的研究生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学者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实现了帮助研究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的目标,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及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王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