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等八所高校主办,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承办的首届“红色传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闻传播学”研讨会在重庆大学A校区主教学楼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河海大学等3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新闻爱好者》杂志社、大河报、重庆市媒体记者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陈念受邀参会。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学斌教授,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教授,会议联办方代表复旦大学童兵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在上午的主题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就上海、瑞金、延安、北京四个核心地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历史轨迹与红色基因,并分析了“宣传”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意义;复旦大童兵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王宇副教授就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文化资源分析了当代中国新闻话语体系建设;重庆大学马胜荣教授围绕新闻本质、新闻实践的价值取向和新闻源等论述了当前新闻实践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周建明教授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哲学基础;清华大学王君超教授基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交媒体时代”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创新;上海大学郝雨教授分享了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内涵与实践策略并强调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应该受到重视;复旦大学马凌副教授从“人民性”出发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对于新闻的重新定义;江西财经大学张品良教授就中央苏区的特殊意义分享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相关研究;天津师范大学陈娜副教授就当前价值分化的症结阐述了转型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话语建构;重庆大学龙伟研究员以上海《新民报》为例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实践。
下午分三个小组进行研讨,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陈念参加第一组讨论,以《马克思的新闻自由观》为题做了小组发言。作为为数不多的跨学科参会人员,陈念发言时提出新闻传播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虽然学科不同,但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具有共通性。重庆大学董天策教授在小组评议时强调了跨学科交流和研究的重要性,并就研究方法做了评议。
之后,在第二场大会主题发言环节,陕西师范大学朱清河教授探讨了“群众办报”的理论渊源与伦理价值;山东大学倪万副教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我国民意调查面临的主要问题;复旦大学姚建华博士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富矿;重庆大学董天策教授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积极开展、有力支持博士生参加对外学术交流是学科重视博士生培养的重要举措。本次会议开阔了学术研究视野,在有意识地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特质进行关联性思考,尤其在挖掘其他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资源借鉴方面具有启示效用。
(河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供稿)